近日,艺人杨迪分享了自己一次惊险的用药经历:他因肠胃不适,干吃蒙脱石散后打算马上喝汤送服,结果药物在口中迅速膨胀,粉末瞬间呛入咽喉和鼻腔,导致窒息了3秒,咳嗽不止且嗓子被糊住,喝水都难以下咽,直呼像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杨迪的经历再次向我们敲响了安全用药的警钟,散剂、泡腾片、舌下含片——这些看似普通的药物剂型,藏着不少用药门道。用对了事半功倍,用错了可能白费功夫,甚至暗藏风险。作为药剂师,今天就来聊聊这三类药物的正确打开方式。
散剂:调服是关键,切忌干吞
蒙脱石散、儿童退烧药散剂等,需溶解或调成糊状服用。使用时要注意:
1.按说明书要求的水量调配,水量过多可能稀释药效,过少则难以混匀。
2.用干净的小勺或量杯控制剂量,尤其是儿童用药,避免凭感觉估算。
3.调服后要及时服用,放置过久可能沉淀或结块,影响药效。
4.对胃肠道有刺激的散剂,建议饭后服用;止泻类散剂则需空腹服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服,具体遵医嘱。
泡腾片:别直接吞,先等“冒泡”
维生素C泡腾片、退烧药泡腾片等,不少人图方便直接嚼服或吞服,这其实很危险。泡腾片含有碳酸氢钠等成分,遇水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正确做法是:取一杯温水(40℃左右),将泡腾片投入水中,待完全溶解、气泡消失后再饮用。
注意不能用沸水冲泡,高温会破坏药物成分;也别让孩子自行服用,以免误呛导致窒息。溶解后要及时喝完,久放易变质失效。
舌下含片:别嚼别咽,让它慢慢化
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等舌下含片,是通过舌下黏膜直接吸收的“快速通道”。含服时要把药片放在舌下或舌下黏膜处,轻轻闭上嘴巴,让药物自然溶解,一般需要5-10分钟。
期间不要咀嚼、吞咽,也别说话或喝水,否则药物会被唾液冲掉或进入胃肠道,起效变慢且药效大打折扣。含服后半小时内不宜进食,避免影响吸收。
药物的剂型设计承载着科学原理。散剂的“可调性”是为了适应特殊人群,泡腾片的“冒泡”是为了快速溶解,舌下含片的“慢化”是为了直接入血。用药前花一分钟看看说明书,或咨询药师,才能避免“小失误”酿成“大风险”,让每一次用药都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