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适合哪些疾病?

时间: 2025-11-12 来源: 秦皇岛第三医院

不知从何时起,运动员身上神秘的圆形印记成了赛场一景。从泳坛飞鱼菲尔普斯到普通健身爱好者,似乎都爱上了这种古老的疗法——拔罐。它到底有什么魔力?是神奇的保健术,还是被夸大的玄学?今天,我们就来科学地聊一聊拔罐。

拔罐的原理:不只是“吸”那么简单

拔罐,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反向按摩”。传统按摩是向身体施加压力,而拔罐是利用火、抽气等方式,在罐内形成负压,“吸”在皮肤上。这种负压能带来几个关键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强大的吸力能让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破裂(这就是罐印的来源),调动血液循环,带来新鲜氧气和营养,带走代谢废物。
放松筋膜肌肉:对于久坐的上班族、运动后的酸痛,拔罐能有效松解紧绷的肌肉和筋膜,就像把拧在一起的毛巾重新拉开,瞬间感到轻松。
激发身体自愈:从中医理论看,这能刺激经络和穴位,疏通气血,驱散风寒湿邪,从而调节身体机能。
所以,拔罐并非真的把“病”吸了出来,而是通过创造一个可控的微小创伤,唤醒并激活你身体固有的修复能力。

拔罐擅长对付哪些问题?

拔罐不是万能的,但它确实是以下问题的“好帮手”:

1.“痛”字当头的问题(它的主战场):
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
急性扭挫伤:(注意:需在受伤24-48小时后进行)。
风湿性关节痛。

2.“寒”和“堵”引起的问题:
风寒感冒:感觉怕冷、脖子僵硬、流清鼻涕时,在背部拔罐效果很好。
老慢支、咳嗽:作为辅助治疗,帮助排痰通气。
疲劳乏力、湿气重:很多人拔罐后感觉神清气爽,正是气血通畅的结果。

重要提醒:这些人不适合拔罐!

了解禁忌比了解功效更重要!如有以下情况,请对拔罐说“不”:
皮肤有问题时:破损、溃疡、湿疹、皮炎的部位绝对不能拔。
身体在“流血”或“液化”时: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
患有严重疾病时:如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
特殊时期:孕妇的腰腹和下背部禁止拔罐,以免引发意外。
特殊状态:过饱、过饥、醉酒或极度疲劳时。

拔罐后,如何看懂你的“罐印”?

拔罐后的印记是身体的“留言”,教你简单解读:
紫黑色/暗红色:最常见,提示局部有寒湿、瘀血、血液循环不畅。
鲜红色:通常表示有“热”,即中医的热证或阴虚火旺。
无明显变化/淡红色:病情较轻,或身体气血尚足。
出现水泡或水肿:提示体内湿气较重。但若水泡过大,多是留罐时间太长所致,需用无菌方法处理,防止感染。

请注意:这些罐印会在一周左右自行消退,不必过分担心,也不能仅凭罐印就诊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