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第二大致盲眼病,其症状比较隐匿、致盲率高、不可逆,被称为眼睛健康的“隐形杀手”,很多患者由于未及时发现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最终导致失明。
青光眼威胁和损害视神经及其视觉通路,导致视觉功能损害,主要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根据病因学、解剖学、发病机理等,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等类型,如果不采取有效治疗,可能导致视力完全丧失,现阶段临床一般采取降眼压滴眼液、激光、手术等手段治疗。
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由于眼压升高超过眼球的承受能力,从而造成眼球的结构受损,受损主要是指视网膜和视神经。因此,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一个重要表现,但不是所有青光眼的眼压都会升高。值得警惕的是有些患者眼压不高,但是因为眼球对眼压的承受能力比较低,也有可能会出现青光眼。
青光眼的好发人群
1. 好发于40岁以上。
2. 近视眼者。
3. 糖尿病患者。
4. 心血管疾病者。
5. 直系亲属有青光眼史者。
青光眼的症状
青光眼的典型症状就是眼睛酸胀、胀痛、视野缺损、视物模糊、偏头痛等,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虹视。
得了青光眼,日常生活应注意哪些?
1.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宜清淡饮食,短时间内不要大量饮水,可增加饮水频率。
2.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着急、生气。减少近距离操作,避免熬夜,避免长时间停留在黑暗环境。
3. 避免剧烈运动,不可长时间做低头,弯腰或蹲下的运动,如瑜伽倒立或者举重等,可参加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
4. 青光眼为终身性疾病,必须规范、合理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温馨提示青光眼就医指征
1. 对于高危人群如青光眼家族史、年龄大于40岁、尤其是55岁左右等人群,定期眼科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眼压、眼底和视野。
2. 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眼压升高、视乳头大凹陷、视野缺损,并出现眼睛酸胀疼痛、视物模糊等症状,高度怀疑青光眼时,应及时就医。
3. 若出现视野进行性恶化、视力急剧下降、恶心、呕吐等,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