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丨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时间: 2021-03-03 来源: 秦皇岛第三医院

2021年3月3日是全国第22个“爱耳日”
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
“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据世卫组织发布的统计公报,全球约有3.6亿人患有的残疾性听力损失,其中成人数量为3.28亿,占总数的91.1%,儿童数量为3200万,占总数的8.9%。

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40%-50%会有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到了70岁占比则会增加10%。另据报道,全球将近11亿年轻人由于长时间或过度娱乐噪声暴露,正面临着听力受损的风险。

听力下降应该如何预防?

1.日常生活防噪声 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如果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体内自主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障碍,这样容易出现听力锐减,因此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3.按摩 按摩耳垂前后的处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4.注意用药 应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及新霉素等,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神经性耳聋患者更要注意。

5.最好不要挖耳朵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忍时,可以用棉签蘸少许酒精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维生素C和鱼肝油。

6.保健之道多补肾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的减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多服用一些补肾的食物,如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这些食物对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人到老年为什么会失聪?

老年“失聪”在医学上叫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是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中的表现。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因人而异,研究证实:40岁以后耳声发射出现变化,高频听力出现减退,年过50以后低频听力亦随之出现减退。

老年性耳聋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目前尚不明确。伴有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中,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者。高血脂促进老年性耳聋,除因脂质沉积使外毛细胞和血管纹变性、血小板聚集及红细胞淤滞、微循环障碍外,还可能与过氧化物对听觉感受器中生物膜和毛细胞的直接损害有关。耳蜗底周末端螺旋器和相关的神经萎缩,故表现为进展缓慢的双侧性、高频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另外,老年人由于骨质增生和沉着,使内耳内听道及附近的骨性小孔和小管狭窄或闭塞,相应的神经纤维、螺旋神经节萎缩,神经细胞减少,这可能是老年性耳聋的又一病因。

老年性耳聋与其他神经性耳聋不同,不仅内耳发生退变,大脑听觉中枢也有退变,因此听力和言语识别能力均下降,并且常常是“低声说听不见,大声说嫌人吵”,医学上称“重振现象”。这些老人对别人的低声说话听不见,而说话者提高嗓门又被老人认为吵人;还有的老年人则表现为与声音熟悉的家人、老朋友交谈能听清,而与陌生人说话时就常因听不清而“打岔”、答非所问。所以,老年性耳聋往往容易被误解为装聋作哑。

老年性耳聋的治疗原则

通常在65-75岁的老年人中,老年性耳聋发病率可高达60%左右。老年性耳聋病人需要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均衡,平时要多吃含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粗粮、蔬菜、花生、海产品等,切忌高糖、高盐、高胆固醇、低纤维饮食,可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改善内耳末梢血管血流量。

老年性耳聋治疗原则:

一. 要限制脂肪的摄入;

二. 多吃维生素类食物;

三. 可适当多吃鱼类食物;

四. 戒烟禁酒,不喝浓茶、咖啡等;

五. 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

六. 佩戴助听器,简便实用,但需要专业人员指导、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