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MRI(核磁共振)具体都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人X线检查就可以,而我要做价格偏高的检查?已经做完X线、CT,为什么医生还要求我做核磁检查?
今天为大家介绍
X线、CT、MRI(核磁)
这三种普遍应用的检查方法间的区别
X线检查
俗称「拍片」,是人体组织的平面重叠图像,广泛应用于脊柱、四肢、胸腹部的检查。优点是检查快速、价格低廉。主要用于一些疾病的初步检查,便于发现较明显病变的组织和结构,是疾病初筛的首选检查方式。对于有移位骨折、有骨质改变的骨病、关节部位骨性病变、不透光异物存留、心肺器质性疾病、消化系统梗阻等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其对韧带及间盘等骨周围软组织无法成像,因此在诊断骨科疾病时,X线只能起到对骨性组织损伤明确诊断以及对软组织损伤的初步及辅助诊断的作用。X光片拍摄动力位相,能发现患者在改变体位时才感觉到不适的疾病。如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确定手术方案的时候,需患者行腰椎动力位X线检查,以判断患者腰椎稳定性。
(下图为腰椎动力位 腰椎滑脱症)
CT扫描
CT机扫描部分主要由X线管和不同数目的控测器分层穿过人体,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层面扫描,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获得人体被检部的断面或立体图像,它具有高分辨率、结构细节显示清楚等优点。在显示横断面方面明显优于X光片。测量骨性结构之间的距离精确度高。如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可以通过CT检查横断面确定责任间盘的突出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了后方骨化。但是,CT扫描限于技术员的专业水平不同及扫描层面间隔限制,不能整体的阅读检查部位的信息,导致有一定的漏诊率。另外,CT对软组织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高。
(如下图,腰椎突出,横断面显示)
MRI(磁共振)
MRI与X线和CT检查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X线辐射,对机体的损害很小。MRI主要用于发现软组织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发现椎间盘病变与相应的神经根、脊髓病变等。
(下图是腰椎间盘突出图像)
不久前,有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家,坐着轮椅来就诊。患者描述右腿疼痛无法行走,躺在床上翻身困难,动一动就疼痛难忍。
通过简单问诊,先让患者做X线片,检查腰椎是否出现骨折,由于出现腿脚疼痛症状,进一步CT检查,查看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位置和受损情况,进而确定患者是否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经过会诊,确定手术方案,根据核磁检查,行椎间孔镜手术介入治疗后患者康复。由此可见,在腰椎诊断中,腰椎滑脱、腰椎畸形、腰椎失稳等疾病首选X光片检查;在诊断椎间盘病变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时,首选MRI;在进行腰椎肿瘤、腰椎结核等疾病检查时亦首选MRI。对于腰椎骨折、椎管病变、关节病变诊断,CT检查有大的优势。总之,三者不可互相替代,不是越贵的检查越能发现问题。
相信看完以上内容后,大多数患者对X线、CT及MRI有了初步了解,患者就诊如何进行选择,也有了认识。其实作为医生,同样是“拍片子”,到底是该做核磁、CT,还是X线片,我们开检查单时想的是:哪个“片子”更适合这个疾病检查。
大多患者认为MRI比CT清楚,CT比X光片清楚。要用MRI结果代替X线和CT,只要求做1次检查。其实这些观点是不正确的,三种检查手段是不能互相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