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健康教育处方

时间: 2023-01-30 来源: 秦皇岛第三医院

    近视是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不正现象。近视的主要症状为:看远时视物模糊,可伴有眯眼、揉眼、歪头,看近物清楚。近视度数较高者可有眼前飞蚊、漂浮物等症状。高度近视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青光眼等,可导致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近视的发生发展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户外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少,近距离持续用眼时间过多,读写姿势不正确。儿童过早、过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也是近视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对于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近视的父母更应该注意让孩子远离容易发生近视的环境。

    近视一旦发生,无法治愈,因此重在预防。科学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定期复查,采取标准规范的防控措施,有助于预防近视发生、减缓近视发展、避免视力损害。

健康生活方式

  • 确保每天 2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寄宿制幼儿园不应少于 3 小时。
  • 提供良好的家庭室内照明和采光环境。
  • 谨慎使用电子产品。6 岁以下儿童避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学龄儿童非学习目的使用时,每次不超过 15 分钟。
  • 保证正确读写姿势,不要歪头写字,做到“一拳一尺一寸”。
  • 避免连续长时间的读写等近距离用眼活动,每隔 40~45 分钟远眺 10 分钟。
  • 保持足够距离,阅读距离大于 33 厘米,握笔时指尖距笔尖大于 2 厘米,看电视距离大于3 米。
  • 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正确地按揉穴位,以感觉到酸胀为度。
  •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进食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
  • 养成早睡早起、不熬夜的好习惯,保证睡眠时间充足(小学生每天睡眠 10 小时、初中生 9 小时、高中生 8 小时)。
  • 正确配戴框架眼镜,确保镜面清洁无损、瞳距正确、戴姿端正。
  • 配戴隐形眼镜需在眼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注意个人卫生,按照要求清洁镜片。
  • 高度近视者应避免剧烈的对抗性运动,以及跳水、跳伞、蹦极、潜水等运动。
  • 不吸烟(吸烟者戒烟)。
  • 避免接触二手烟。
  • 不饮酒。

治疗与康复

  • 初发近视的处理:刚出现视力下降时,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要采用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确诊有无近视和近视程度。
  • 近视的矫正:如果近视度数不超过 100 度、看远时不受影响,可以暂缓配戴眼镜,定期复查;近视导致远视力明显下降、学习生活受影响时,应当配戴框架眼镜,度数可稍低一些,满足看远视力需求即可,主要在看远时佩戴。
  • 定期复查。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视力、近视度数、眼轴长度和眼底等。如有度数变化, 遵医嘱及时调整眼镜。近视进展较快时(每年进展超过 50 度),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进一步的防治措施。高度近视者如果度数仍然增长较快或出现相关并发症时,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急症处理

  • 如果突然出现视力急剧下降、视物遮挡、变形或有频繁的闪光感,应当避免剧烈活动, 及时就医。
  • 佩戴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者如出现眼红、流泪、分泌物增多现象,应停止佩戴,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