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作为心内科三大急症之一,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同样凶险,却常被公众忽视。这种疾病起病急、进展快,但通过规范抗凝治疗和科学康复,患者完全能够战胜病魔,重获健康。
【图片来源:太帅图库】
认识肺栓塞:隐匿的"生命杀手"
肺栓塞是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急症,可能导致肺循环障碍、右心功能衰竭甚至猝死。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不典型表现可能仅为晕厥、焦虑或咳嗽等。高龄、手术创伤、长期卧床、恶性肿瘤等都是高危因素。
规范抗凝:治疗的核心环节
抗凝治疗是肺栓塞治疗的核心环节。通过使用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和扩大,同时激活人体自身的溶栓机制。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接受至少3个月的标准抗凝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甚至终身服药。
科学康复:循序渐进的过程
急性期过后,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床上活动(如踝泵运动、屈膝等),促进血液循环。病情稳定后,可逐步尝试坐起、室内行走、短距离户外活动。
“很多患者因担心复发而不敢活动,其实适度运动对预防新血栓形成非常重要,”康复医师指出,“关键是要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和负重活动。”
生活管理:预防复发的关键
出院后的自我管理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建议保持饮食均衡,可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但需保持摄入量稳定。同时应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
专家特别强调:“患者务必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改量。如出现异常出血、瘀斑、血尿等情况,须立即就医。”
真实故事:肺栓塞患者的重生之路
73岁的王先生(化名)平日坚持日行万步,身体硬朗,近日却突发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被诊断为“中危大面积肺栓塞”,经评估患者三十天内死亡风险超11%。给予两周规范抗凝与循序渐进的康复,最终顺利出院。抗凝治疗前后肺血管CTA对比显示治疗效果显著(图A、C、D为治疗前,B、E为治疗后)。
“感谢医护团队的专业治疗与细心指导,让我重获新生。如今我更懂得珍惜健康,也恢复了正常生活。”王先生欣慰地说。
肺栓塞虽为心内科急症,但通过规范抗凝、科学康复和良好生活习惯,患者完全能够战胜疾病,迎接健康明天。专家呼吁公众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抓住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