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下降,多见于老年人,又称肌肉衰减综合征、肌肉减少症、少肌症。肌少症作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因其发病率高、起病隐匿、对机体影响广泛等特点,对家庭医疗负担与社会公共卫生支出造成巨大影响。我国有研究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5.7%-23.9%,不同地区、不同性别老年人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患病率显著高于西部地区、男性高于女性。
(图源:太帅图库)
01肌少症有哪些危险因素?
肌少症的危险因素较多。首先与增龄密切相关,随增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激素水平改变,均可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丢失。其次,长期卧床、久坐、长期酗酒吸烟、膳食摄入能量、蛋白质及维生素不足、原有的慢性疾病、手术、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多器官衰竭、某些药物治疗等因素均可导致肌少症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肌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一旦出现肌少症又会加剧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肌量和肌力丢失与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
02肌少症的危害有哪些?
肌少症是与一种增龄相关的疾病,会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导致机体衰弱,增加跌倒、失能、认知功能下降、抑郁和死亡的发生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
03如何干预治疗?
1.运动干预
运动干预可以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肌肉力量,无明显运动禁忌证的老年肌少症患者均应进行有规律的运动训练。运动干预的类型推荐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平衡训练。对于肥胖人群,建议适当增加训练的频率、时间、强度。
2.营养支持
老年肌少症患者均应使用营养评估量表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的肌少症患者在自由进食的同时,需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
推荐老年人增加含有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摄入,如瘦肉和其他富含亮氨酸的食物(如黄豆、花生等);肌少症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2-1.5g/kg·d,其中动物蛋白等优质蛋白质比例需达到50%以上;而对于合并严重营养不良的肌少症患者每日蛋白质则需要补充到1.5g/kg·d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