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更年期关怀日丨妈妈,让我来陪您放下恐惧

时间: 2021-10-18 来源: 秦皇岛第三医院

    前两天一位朋友因为家里老大的教育问题找到我,她自说自话谈到了自己的妈妈——孩子姥姥,孩子都是姥姥在管,管孩子的方式就是生活上大包大揽,学习上唠叨没完,搞得孩子都有些厌学了。

    朋友的妈妈是一位非常传统的中国式妈妈,退休以后的主要生活就是两点一线:自家-闺女家,起的比鸡早,睡得比长工都晚,而且天生“神力”,包揽所有家务。用朋友的话说,在丈母娘的“体贴”下,女婿愣是从一位基本可以承担家务的独立男士,成功跳脱成一位游荡在家里的闲散人员。

    朋友问我说,“你说,我妈都六十多了,不会还是更年期吧?”我解释说:“更年期从45岁开始,是可以持续到60多岁甚至更久的。”她听了有点急,“有啥办法没有?”我说:“可以先让她有些自己的生活,她有啥爱好没?”我自信问这话是十拿九稳可以问出点什么的,是人总会有点爱好吧。谁想,问了一连串问题,还是没有问出啥来,此刻我有了一个假设,这位妈妈不是没有爱好,是见不得女儿“受苦”,总想帮女儿一把。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位妈妈很可能是没有和成年的闺女分离的,也不大允许闺女长大,甚至闺女的闺女她也希望全在自己的麾下,保护他们,呵护他们到永远,多么感人的故事,写到这里流下泪两行。朋友在青春期的时候也反抗过、挣扎过,最后成功被妈妈策反,上了妈妈喜欢的专业,如今又因为要二胎需要妈妈的帮助和妈妈打成了一片。独立和依赖的故事就这样上演着。

    刚刚我在想,这样的传统型妈妈们,到底是为谁而活呢?后来想出一个假设:除了母女间独立与依赖的问题,她们很可能是为了躲避恐惧而活。此话怎讲?咱们今天主要围绕更年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来谈谈。

一、从社会文化因素来讲

更年期处在壮年与老年之间,经历更年期就是在慢慢变老。在这过程中,人们会退休,还可能经历孩子长大离家、父母年老甚至去世。这些变化会打破人们持续几十年的生活习惯,让人有些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对变老、变弱是有未知的恐惧的。

二、从生理角度来讲

随着雌激素的减少,更年期女性的体温调节系统出问题了,外周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增多,热量外散,人的主观感觉就是潮热,发作一天几次到几十次不等,这也会让人经常恐惧自己的身体怎么了?

三、从医学心理学角度来讲

情绪是由情绪调节中枢来处理的,雌激素含量下降时,情绪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就发生了紊乱,情绪易失控,失控最多的衍生物就是恐惧和焦虑。

    当妈妈们忙于外面的事情,围绕着孩子转,她们最大的好处是不用面对自己的恐惧和随之而来的焦虑感,特别是看孙子辈还可以体会一次新生命成长的过程,对于衰老是一种防御。
    但众所周知,变老的过程是自然规律,会让我们以最纯粹、最本质的方式与世界相见,与自己相见,这一过程,看似残酷,却一直在自然而然地发生着,没有谁可以逃的过。

    那么,作为子女的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第一,独立自主,能不让妈妈染指的坚决不让她染指,用行动证明“别担心,我能行!” 第二,鼓励妈妈多出去走走,发展兴趣爱好,不方便远走,家门口仨亲俩好聊聊天也好,跳跳广场舞也好;第三,有时间贡献出耳朵,耐心听妈妈唠叨背后的期待,一双耳朵不够,可以拉上其他人,轮班听,开个玩笑哈,其实她们确实很需要倾听的,如果她愿意,可以约约心理咨询师,来个专业心灵SPA,省的排队买鸡蛋被人骗去几个W,这不前两天网上的一位阿姨不就是被假靳东骗光了所有身家。第四,买一张旧船票,把爸爸妈妈一起邮寄出去,让他们找一找年轻的感觉,重温旧时的美好,撮合撮合他们几十年疲惫的婚姻。第五,难以自我调节时,到医院的更年科、心理科用药治疗。
(当然,这都是我想的“酸”主意,你们有啥好的想法,可以自助往上填啊。)

    其实前一阵子,有位网红妈妈特立独行自驾游,开着一辆小车,支着帐篷,吃着火锅唱着歌,走了好多祖国大好山河。当别人在家带孙子、外孙的时候,她却开着车在海边吹海风;当别人为儿女操碎了心的时候,她却开着车行驶在去往某地的路上……优哉游哉,好不快活。
    我不是鼓励自驾,就是希望妈妈们可以过上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越来越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然,这也是全天下子女的希望。拥有那种勇于享受生活的坦然,就需要妈妈们面对衰老、身心变化的各种恐惧和焦虑,这样才能慢慢放下,开启新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子女出场,在她们迷茫的时候拉上她们一把,帮助她们开启一扇通往心灵自由的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