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追溯码:一码锁定安全,用药从此安心

时间: 2025-07-17 来源: 秦皇岛第三医院

2025年7月1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实施药品追溯码管理制度。每盒药品的包装上多了一串神秘代码——它不仅是药品的"数字基因",更是守护用药安全的"防火墙"。追溯码究竟是什么?如何操作?它如何重塑我们的用药安全生态?

追溯码的本质:药品的"终身电子档案"是药品唯一的身份标识:由数字、字母和符号组成的唯一编码,类似药品的"身份证号"。以20位代码为例,前7位为药品标识码(持有人、通用名、剂型等),后13位为生产标识码(批次号、生产日期、序列号等)。扫描后可获取16项关键信息,包括:生产企业、流通路径、有效期、单品序列号等。

核心特性:唯一性。一盒药品的追溯码,理论上只应被扫码销售一次。如果它被多次扫码销售,就敲响了警钟——这盒药可能存在严重问题!

国家推行药品追溯码制度,医疗机构严格落实扫码要求,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医保基金安全:

快速识别问题药品:
扫码后,药品的生产、流通和质检信息(如批次号、生产日期)可实时查询。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如某批次药品质检异常),监管部门能在分钟内锁定问题药品,实现精准召回。

打击假药和非法药品:
追溯码的唯一性(每盒药品编码不同)使得扫码成为防伪利器。扫码可“轻松分辨真药和假药”,因为“同厂家、同种药品、同批号的追溯码也不同”,有效防止假药混入合法渠道。 如果扫码出现重复记录(如同一追溯码被多次扫描),系统会自动预警“假药、回流药或串换销售”,从源头阻断非法药品链。

确保药品质量全程可控:
扫码后,消费者或药师可获取药品的冷链温度、原料来源等细节,提升了用药透明度。 防止过期或存储不当药品被误用。

防止医保药品二次销售和串换:
扫码确保每盒药品仅对应一次销售记录。 从根本上防止医保药品的非法二次销售,在医药机构,扫码上传数据至医保系统,实现患者信息与药品的精准匹配。

药品追溯码
一盒一码的“电子身份证”
是国家构建药品全链条可追溯体系的核心
是打击假劣药品、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强有力工具
拿起手机,扫一扫药盒上的码
了解它的“身世”
既是您的权利
更是守护自身和家人健康的一道智慧防线
让我们共同用好药品追溯码
让每一粒药都安全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