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患者健康教育处方

时间: 2023-02-03 来源: 秦皇岛第三医院

    肛裂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破裂形成的慢性溃疡。主要表现为便后肛门疼痛、便血、便秘三大症状。其发病率仅次于痔位居第二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壮年。具有“四最”特点:病变最小、痛苦最大,诊断最易、治法最多。

【临床表现】

肛裂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疼痛、便秘和便血。

1.疼痛肛裂可因排便引起肛门周期性疼痛,这是肛裂的主要症状。排便时,粪块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立刻感到肛门灼痛或剧痛,便后数分钟疼痛缓解,此期称疼痛间歇期。

2.便血排便时常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有少量新鲜血迹或滴鲜血。出血的多少与裂口的大小,深浅有关,但很少发生大出血。

3.便秘 因肛门疼痛不愿排便,久而久之引起便秘,粪便变得更为干硬,排便时会使肛裂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恐惧排便现象可导致大便嵌塞。

健康生活方式

1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排便时间延长。保持排便通畅,鼓励患者有便意时,尽量排便,纠正便秘。

2.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禁止饮酒及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出现便秘时,应增加粗纤维食物,必要时口服适量蜂蜜或润肠通便药物。

治疗与康复

(一)非手术治疗

1.调整饮食对于急性新鲜肛裂,通过调整饮食、软化大便,可以缓解肛裂症状,促使裂口愈合增加多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增加每日饮水量,纠正便秘。

2.局部坐浴用温热盐水或中药坐浴,温度43~46℃,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温水坐浴可松弛肛门括约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疼痛,并清洁局部,以利创口愈合。

3.口服药物口服缓泻剂如福松或石蜡油,使大便松软、润滑,以利排便。

4.外用药物通过局部用药物可缓解内括约肌痉挛以达到手术效果。有效缓解肛管括约肌痉挛性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肛裂愈合。必要时局部应用长效麻药封闭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部分病例可以使溃疡愈合。

5.扩肛疗法适用于急性或慢性肛裂不伴有肛乳头肥大及前哨痔者。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器械,疗效迅速。

(二)手术治疗

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肛裂可采用以下手术方法治疗。目前国内常用的术式有:

①肛裂切除术;②肛裂切除术加括约肌切断术;③V-Y肛门成形术;④肛裂切除纵切横缝术等。

(三)术后健康指导

1.出院时如创面尚未完全愈合者,便后温水坐浴,保持创面清洁,促进创面早期愈合。

2.大便变细或肛门狭窄者,遵医嘱可于术后10~15日行扩肛治疗。

3.肛门括约肌松弛者,手术3日后做肛门收缩舒张运动,大便失禁者需二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