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肥胖患者健康教育处方

时间: 2023-01-30 来源: 秦皇岛第三医院

    肥胖是在遗传、环境因素作用下,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而危害健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学龄前儿童的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与长期不健康饮食、运动不足、静坐时间过长、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肥胖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不仅会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还会损害儿童呼吸、心血管、骨骼肌肉、生殖等各个系统,引起儿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

    帮助儿童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是预防肥胖发生的最好方法。定期接受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监测身高(或身长)、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变化,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健康生活方式

  • 平衡膳食,食物多样,食不过量。
  • 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开始;6 月龄后适时添加辅食;1 岁后,应该逐渐进入普通膳食,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
  •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 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和高糖食品(甜点心、糖果、冰棍、冰激凌等)。
  • 父母或看护人应学习膳食营养知识和技能,做好儿童喂养和养育。
  • 食物烹饪时少盐少油少糖。
  • 鼓励儿童在家在园(幼儿园)自主进食,避免过度喂养。
  • 使用适合年龄的小碗盛饭,控制进食速度(15~20 分钟 / 餐)。
  • 减少在外就餐,鼓励在家就餐,提倡分餐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 尽量减少静坐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看电脑、打游戏等),每次固定在座椅、婴儿车、怀抱中的时间不超过 1 小时。静坐时鼓励进行亲子读书或讲故事等积极互动的活动。
  • 每天进行 3 小时以上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多做户外活动。
  • 避免受到烟草危害。
  •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

治疗与康复

  • 定期接受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遵医嘱定期监测身高(或身长)、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变化,体重增长过快时应及时就医。
  • 在医生监督指导下进行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
  • 避免使用减肥药物和减肥手术。

急症处理

  • 出现下列情况,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1. 出现严重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
    2. 有烦躁、哭闹不止等异常情况。
    3. 其他严重情况。